链轮链条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核心组件,主要用于平行轴间的动力传递。
1.链条规格确定;优先测量现有链条节距(如1/4英寸、3/8英寸等标准值)和滚子直径;通过型号标识区分ANSI/ISO标准(如08A、35B等);自行车等场景需匹配飞轮速别(如11速飞轮需对应11速链条);
2.链轮齿数设计;驱动链轮齿数较少(17-25齿)可提高转速,但会增加磨损;从动链轮齿数较多(≥25齿)可延长链条寿命,降低噪音;传动比计算公式:从动轮齿数/主动轮齿数,需满足设备转速需求;
3.负载能力校核,马力计算公式:HP = (工作负载×Ft/min)/33000 或 HP = 负载×T×P×RPM/396000(T为齿数,P为节距);链条工作负载 = (HP×33000)/FPM(FPM为链条线速度);重载场景建议选用35B等高强度链条,极限张力可达2.16KN;
4.尺寸匹配,链轮外径 = (齿数+2)×节距/π,链轮宽度需大于链条内节宽度(如增强型链板需额外增加厚度);
5.材料选择,常规环境:碳钢链轮(经济耐用);腐蚀环境:不锈钢或合金钢链轮;高温场景:需搭配石墨基润滑剂;
6.特殊需求处理,多尘环境:加宽链轮(比标准宽度增加10%-20%);振动控制:采用弧齿链轮设计改善啮合平稳性;安装精度:两链轮偏移量需<中心距的0.2%;
7.磨损极限,链轮齿厚磨损>10%必须更换;链条节距伸长率>3%需报废;
8.配套更换原则,严重磨损时需同步更换链轮和链条;新链条长度调整需保持偶数链节;
链轮链条是通过链条与特殊齿形的链轮啮合,实现运动和动力的传递。